在一次讲座中,金灿荣抛出了一句话,瞬间打破了整个场地的宁静。他说道:“五四文人本质上都是土鳖。”这一句话在台下引发了骚动,不是因为其词不堪手机炒股配资平台,而是因为它带来了震惊。金灿荣一口气将鲁迅、陈独秀、胡适等一众耳熟能详的人物一概推向了“土鳖”的范畴,且这种质疑竟然来自一位体制内、学术界的权威,着实让人意外。
这场讲座并不是在偏远的地方,而是在国内某高校的国际问题研究中心,金灿荣正在讲述国际形势。他的话语幽默中夹杂着一些犀利的评论,甚至拿五四的那些人开起了玩笑。他笑着说:“五四那帮人,说白了,看不懂世界,自己也搞不明白自己,嘴皮子厉害,其实就是土鳖。”虽然有些人微笑,但也有人保持沉默,现场没有人直接反驳。当讲座的视频传播开来后,社交平台上随即掀起了讨论与质疑。
展开剩余79%很多人忍不住发问:金灿荣知道鲁迅留学过吗?知道胡适是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吗?陈独秀在《青年杂志》创刊词中写道要“自主,要进步,要向西方学习”,这一切与“土鳖”有何关系呢?金灿荣作为外交学院的教授,深知这些人物曾出国深造,接触过西方文化,甚至亲自读过他们的作品。他并不是不了解历史,而是通过这种方式,表达了对五四精神的质疑。
他认为,这些五四文人虽然接受西方思想,但他们的批判精神却常常表现为“以贬低中国人为乐”。金灿荣指出,五四这群人并非完全反对中国,而是通过批判的方式,企图寻找中国的出路,他们通过自我批评,希望能让国家变得更强大。金灿荣的用意,是想清理五四中“先批判,后救国”的路线,并试图用“土鳖”一词来重塑价值观,挑战这些人物的历史地位。
但问题的关键在于,五四那批人真的如此“土鳖”吗?让我们先从鲁迅说起。鲁迅的出国留学背景,代表着当时最尖端的才俊。1904年,清政府资助他去日本仙台学医,能有机会出国的,都是全国精英,鲁迅便是其中的佼佼者。到了日本,他选择了孤独的生活,几乎与世隔绝,潜心研究医学。但一堂课上的幻灯片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。那一幕展示了中国人在日本侵略者面前的屈辱,深深触动了鲁迅。他意识到,治病不如治国,治国不如治民,于是他放弃了医学,投身文学。他的作品,如《狂人日记》、《阿Q正传》,字里行间流露的正是对国人麻木不仁的批判,并非单纯的文学创作,而是为国求解的呼声。鲁迅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中国社会的弊病,试图通过唤醒民众来改变国家的命运,这显然不是“土鳖”能做的事。
再说陈独秀,他早在1901年便前往日本,学习政治与法学。在成为《新青年》的主编后,他立志让中国青年摆脱束缚,推动思想启蒙。他提倡自立、自强,反对封建礼教和帝制遗存,甚至为此冒险参与反对腐朽政权的斗争。1919年,他公开支持学生罢课,认为这不仅是抗议,更是国人的羞耻。他的行动不仅体现在言论上,还在于亲自走到街头,和学生们一同高呼口号。他不怕得罪人,也不怕与传统文化对抗,勇于冲击中国几千年的思想积淀。这种冲撞与破局,绝非“土鳖”行为,而是坚信只有破旧立新,国家才能复兴。
胡适,作为一位学者,也并不满足于理论的空谈。他不仅提出了文学改良的方案,还在实际行动中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。他曾言:“古文绑架了思想,白话才是自由的起点。”胡适通过自己的实践,渐渐改变了中国学术界的语言环境。他认为,中国的进步,不仅仅是制度的改革,更应从文化和语言上进行改造。他的努力,让白话文成为了全国各大高校的标准语言,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中的交流方式。虽然胡适并不以激烈的方式推动变革,但他的方法却极具影响力,这种方式,虽然温和,却更具持久的力量。
鲁迅、陈独秀、胡适,三位五四文人,虽然各有不同,但他们共同的目标却是为了国家的复兴与民族的独立。他们走出国门,带回来的是思想和理念,而非盲目崇拜西方。金灿荣的“土鳖”一词,虽然表面上是在挑战五四文人的“自贬”,但深层次的意义却是在挑战五四所代表的批判精神。这种批判精神,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,成为了那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。
因此,五四文人的“土鳖”标签,显然是对他们的误解。今天,我们所享受的现代化成果,正是他们通过无数批判、反思与奋斗,为国家争取来的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真正的文化革新,往往充满着痛苦与代价,但也是这种深刻的觉醒,才让社会得以进步。
发布于:天津市老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